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等,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可知,汉兴之初,由于经历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敝,因此,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刘彻时期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因此,这种文化政策变化实际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B.人性本恶、严刑峻法
C.君民共治、天下一统
D.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他主张礼与法,二者可以相互为用,只是法的特点表现为通过赏罚来维护等级秩序。礼高于法,礼为法之大本。只讲法治,不讲礼治,百姓只是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会作乱。如果以礼义为本,则法治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了。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荀子思想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要有更多的知识量,才能更好的理解荀子的主要思想,因此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把握是历史教学的重点所在,要求授课教师应扩大学生学习的视角。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5分)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3分)
(2)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9分)
参考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3分)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3分)
(2)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者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实学;(3分)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3分)
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3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际”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问实际上主要考查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指的是,在明清之际所涌现出的一些进步思想家,他们竭力反对和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封建伦理纲常,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理论等。这些进步思想家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清之际,涌现出了一些进步思想家,他们竭力反对和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封建伦理纲常,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理论等。具体体现在:?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实学;?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批判思潮·顾炎武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欧美代议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