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
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
2、判断题 (11分)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 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 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 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2: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与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2)据材料2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3)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3、判断题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4、判断题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夹缝”指的是
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本国封建主义③四大家族官僚资本④国民政府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判断题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反映的是
时期
| 所送的嫁妆
|
20世纪80年代
|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
20世纪90年代
|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俱、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
?
A.传统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C.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 D.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