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战败的共同原因是
[? ]
A.社会制度腐败落后
B.战争过程中孤立无援
C.统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国内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
是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
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因此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改革,故A项正确;B项是德国,C项是英法,D项是美国,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关于俄国农奴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奴制以地主奴役农奴为主要剥削形式
B.农奴制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而形成
C.农奴有自己微薄的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
D.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所有财产,包括子女都归地主所有。因此C项明显错误。故选C。在农奴制下,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主以地主奴役农奴为主要剥削形式,这种制度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而形成,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无法自由的到工厂劳作。因此ABD均正确。
点评: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农奴制下,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能自由的到工厂做工,使工业生产缺少劳动力;同时农奴生活艰难,无力到市场上购买商品,也影响了市场的发育;工业生产也缺少必要的资金,改变农奴制度已经是势在必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三 1861年《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四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材料五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俄国社会经济史》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2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分)
⑵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⑶材料三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
⑷材料四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⑸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4分)和实质(1分)。
参考答案:⑴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位如同牲畜(1分);农奴主可以买卖农奴(1分)。农奴制。(1分)
⑵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分);维护贵族地主利益(1分)。
⑶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1分);通过赎买获得份地(1分)。
⑷农民所付赎金高于当时地价(1分);分得土地面积比改革前少(1分);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1分)
⑸意义:
积极: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俄国社会的进步(1分);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分);促进俄国近代化(1分)。
消极: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俄国日后走上带有封建军事性帝国主义的道路(1分)。
实质: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们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 ]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的管理 ?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