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陆九渊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创始人,它主张求贤的方法是向自己的内心探求,所以C正确;ACD都是理学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可见,孔子强调区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进行教育,所以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关于启发诱导的相关论断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包括两层意思: 一要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二要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代后期出现的反对封建思想的著名思想家是
A.李贽
B.王夫之
C.陆九渊
D.顾炎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而作为先锋的正是李贽。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一书指出“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该材料说明
A.天象记录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
B.天象变化体现君权神授思想
C.天象记录与历法制定密切相关
D.天象变化体现天人感应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可以看出天象记录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所以答案选A。
考点:研究历史·历史研究·史料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体现的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代的状况,是在严酷的法律制度下出现的状况,并非真正的和谐。②项强调谦恭诚信;③项强调关爱社会的弱势群体;④强调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因此②③④都是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的。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点评:战国百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定型。在战国百家思想中,儒家等一些学派主张社会的和谐,如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苛政主张仁政、德治等主张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文学的主要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