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改革开放的“改革”主要包括:( )
①经济体制改革?②政治体制改革?③社会制度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对改革开放概念的理解。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可排除③。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在此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这主要因为
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合最根本的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欧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最终导致了欧盟的建立。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欧洲联合的原因:
①思想渊源: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历史因素: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③现实因素: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特别是面对美苏两极格局,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④关键因素: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⑤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欧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7年夏,毛泽东在上海接见文艺界人士,座谈时翻译家罗稷南提问:“要是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么样?”毛泽东十分认真地思考片刻,回答:“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鲁迅永远是一位自由的斗士
B.毛泽东发展了他的的斗争哲学
C.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尚不健全
D.文化大革命使人们失去言论自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的“1957年夏”“ 文艺界人士”“ 关在牢里”等几处可以判断C、D两项与题干中的材料有关;再结合题干设问的限制词“本质上反映了”排除掉D项。故选C。
点评:1957年6月,针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之机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右派斗争。在当时的形势下,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反击是正确的,必要的,这对于分清大是大非,稳定新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很多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严重的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②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第①项最早提出“断发”主张的是康有为,因此可排除①,故选D。从材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留长辫子被认为是“满奴”,是清朝的象征;“断发”使得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留长发被人们耻笑为“猪尾巴”。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等,促进了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六七时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促成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包括
1欧盟的建立?2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兴起?4苏联的解体
A12? B23? C13? D2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