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八字方针
D.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时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农业经济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中央提出经济调整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出现的变化。其他选项时间上都不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B.打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C.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D.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区域性经济集团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但从整体来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这是因为:一万面,每个经济集团都需要加强同其他经济集团的联系,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每一集团内部各国相互之间经济关系的加强,也增进了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性,这就为集团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区域集团化客观上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将是全球一体化的一个阶梯,但二者在相当时期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黑格尔在比较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的“要认识你自己”时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值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这是作为思维的人”。这里,黑格尔强调了苏格拉底认识的进步意义,那就是苏格拉底认识到
A.人成为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
B.人是个体的感性的人
C.人的感知成了一切真理的标准
D.人的地位与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是同时期的哲学家,但他们的观点却不相同。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他在这里强调的是知识对人的教化作用,强调了人的思考与判断力的作用。他这种对的认识的意义是认识到人是有理性思维的,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主张同时并用儒法两家思想,所以应该是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承儒启法”的思想家,AB合成孔孟,是儒家代表,D韩非子是法家代表,故选C项。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和自由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高考对此现象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从以下几个方面:①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②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③诸子百家的阶级基础等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3年,墨西哥取消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多种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不久,5万多农民因抵挡不住外来农产品的竞争,在首都举行示威游行。这一现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该①建立贸易壁垒②增加科技投入③扶持弱势产业④提高产品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