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6 09:30:47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封建主的彼此猜疑 B.分封制的固有弊端 C.周天子的穷兵黩武 D.东周时期的文化凋落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巩固统治,但是后来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消弱周天子的权威,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消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答案选择D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B项不正确;1954年以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是人民行驶国家权力的机关,1954年后,政协成为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故A、C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关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首先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制度的形成的过程,认识其源头和发展演变;其次,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与苏联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苏维埃制度,高考重视对两国政治制度比较能力的考查,认识民主集中制是两者最大的相似之处。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怖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称为“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代的传下去。 材料二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不过,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给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以前周代的封建国家的面积要少,而且被散置在由国家直接治理的行政区之间。后来,到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弟子。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为巩固这一“主人地位”所采取的政治措施。(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年在地方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带来了什么后果?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黄宗羲的话有没有道理?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 (2)郡国并行制。 王国势力坐大,酿成“七国之乱”。 颁布“推恩令”。(6分) (3)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有道理。(2分) 理由: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秦统一后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分析与掌握。本题较为容易,回答时首先要联系所学的秦统一后所采取的措施,再结合材料“……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归纳总结。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影响的分析与理解。回答时要注意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可知是“郡国并行制”;结果导致王国问题,威胁到中央集权;材料“……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弟子。……”指的是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实行的“推恩令”。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分析与认识。从材料“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可知,明太祖认为相权是对皇权的严重威胁,故需废除。废除丞相后,君主大权独揽,形成没有限制的绝对权力,容易造成极端专制和腐败,所以黄宗羲的说法有道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的建立?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的废除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秦朝中央政府的三公不包括 A.丞相 B.太尉 C.太仆 D.御史大夫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取代了内阁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军机处。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材料中“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说明如果是内阁则权利属于大臣,故没有体现③;材料中没有叙述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④。答案为A项。
考点:军机处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此类选择题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学生解答问题的依据,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