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
[?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
D.不结盟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表,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H点相关史实的准确分析,且符合“加入多边国际公约”,题干中“H”的时间是2001—2002年,分析备选项可知是由于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反映了中国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提高,C符合题意;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因此可以直接排除A,时间与题意不合;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标志着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B时间不合题意;D是2009年以后,时间不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三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是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D.促进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强调外交关系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