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5-22 06:10:27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2、综合题 (20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简述这些政 治主张对近代思想的影响。(6分) 材料三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3)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
3、选择题 朱子《全书·语录》说“封建”之意,一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二是“圣人不以天下为己私,分与亲贤共理”。但这套体制也有重大缺陷,即 A.膏粱子弟“不学而居民上,为害岂有涯哉?” B.天下未“放开做,使恢复有余地” C.“来来去去,无长之意,不可恃以为固也” D.“事权之太分,委琐不足恃,重迟不易举”
|
4、选择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5、选择题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 ②庄子的逍遥游诉求
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④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