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C.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D.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这不是北魏均田制的影响。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主要特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崛起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属于经济作用,B属于军事作用,D属于政治作用,表述都片面化,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富国强兵,为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C符合题意。?
点评: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彘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
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北方百姓殷富”可说明北方经济发达,百姓富裕。“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说明北方商品经济发达。材料表述的情况都限定在北方区域,所以不能说明南方经济情况如何,从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理解材料重点表达的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③户赋、劳役沉重?④重农抑商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