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田亩数是
A.300亩
B.200亩
C.500亩
D.100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王安石是以什么身份主持变法的
A.宰相
B.参知政事
C.枢密使
D.地方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属于基础题。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促成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先进的经济形态
B.民族融合的趋势
C.南北方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均田制的实行 ②俸禄制的实行 ③迁都洛阳④孝文帝亲政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①②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排列先后排序的能力。关键要明确具体史实的时间及先后顺序。孝文帝改革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故排除A、B。490年孝文帝亲政,此前在冯太后的主持下,①②已实行。③是在孝文帝亲政后发生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值得我们今天去借鉴和重新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1)阅读材料一,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的改变了中国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请以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若干具体措施为例,简要分析这些决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3)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
(4)从原因角度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不同点(2分)
参考答案:(1)成就: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完成了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
关系:废井田,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废分封、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8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废明经科设明法科(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
(3)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商:市易法,(4分)
(4)商鞅变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进行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是面临社会危机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变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