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
材料2 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2005年12月13日正式在香港举行,反对世贸大型活动,当天下午二时许在维多利亚公园集合,逾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示威者齐集在维园球场内,包括约十名韩国农民,部分示威者穿起民族服饰,带备各式各样的工具,例如写上反对世贸的红色大气球、形象丑陋的蜘蛛模型、写着反对世贸标语的各式横幅等,为集会和游行增添色彩气氛。集会为时一个多小时,下午三时十五分左右,游行队伍在穿上黄色背心的纠察带领下,和平有序地离开维园,经轩尼诗道游行至政府总部。
——网络新闻
材料3?反经济全球化示威

请回答:
(1)反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如果你是一位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你应从哪些方面来劝说本国人民退出反经济全球化运动?(8分)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见下图),即政府对粮食、棉花、食用油等采取统购统销政策。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证了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
B.是在物资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实行的
C.缓和了生活必需品的购销矛盾
D.在当时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3、选择题 
上图是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背后是万里长城。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体现了?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洋品牌统治中国市场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判断题 “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②生产力发展水平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④阶级立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判断题 (26分)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张秉楠《孔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礼”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8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12分)
材料三?(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钱穆《民族与文化》
(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