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七)
2019-05-22 06:29:5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有人认为,宰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朝。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内阁辅佐皇帝参与国家大事 D.设立军机处掌管军国大事
|
2、综合题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 。”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 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 。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 ,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3、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并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10分)
 材料二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2)列举秦朝、汉朝、宋朝的“监察官”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8分) (3)对我国古代历史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有人认为积极作用占主要方面,有人认为消极作用占主要方面。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7分)
4、选择题 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
|
5、选择题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