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这种差异说明了( )。
A.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
B.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耗费了财富
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
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陷入困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不努力工作还很幸福到“职业至上者”努力工作,说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陷入困境,福利制度出现弊端,故选D项。A项错在“破产”;B、C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据材料三,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自由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核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修正原因:自由放任发展模式的弊端:严重的社会失控;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严重。
(3)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发展国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
本题解析: (1)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说明这一政策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2) 根据材料信息“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 概括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根据材料一“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材料二“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信息“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 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33年《申报月刊》报道: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这篇报道的相关背景不包括(?)
A.中国的内忧外患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
C.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
D.研究马克思主义出现热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做题时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特别注意材料来源的时间提示。由材料中“1933年”和“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的这个外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内受工农武装割据的威胁(中共面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和“围剿”);30年代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时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其经济体制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A、B、C项符合题意;D项股市上涨主要是因为1932年罗斯福竞选当总统,罗斯福在总统竞选演说中阐明了新政的思想,而开始推行新政是在1933年罗斯福就职总统后,D不正确,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