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 (4分)
参考答案:
(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选择:“一边倒”;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
(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总结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是: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第二小问结合结合所学知识,面对美国的封锁、敌对,中国外交上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第三小问结合20世纪40、50年代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中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2)依据材料二中“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战略意图是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进行答题: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上世纪的学术界,多数传统观点认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17世纪后期18世纪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发展经济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方面有重大功绩,是大清帝国国力鼎盛,雄踞东方,史称“康乾盛世”,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进入21世纪后,史学界将康乾盛世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进行比较,并将其置于全球背景下进行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康乾盛世如果“横向比较的话,相对西方的发展则明显是缓慢的。”“与欧美国家的发展相比较,康乾盛世不免黯然失色,虽然它取得了中国古代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成就,但却落后与西方国家,落后于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和时代的潮流。而且比较起来,二者变动与发展的速度,更是迅猛的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清朝康乾盛世的观点。(12分)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第一种: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厉行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收复台湾、抵御外敌,统一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经济上,农耕经济进入顶峰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数量、经济总量等都居世界前列;文化上,传统文化发展,出现了《四库全书》等集大成的著作。与历史上其他盛世和同期的欧美国家富裕程度相比,康雍乾统治确实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盛世。
第二种:康、雍、乾统治时期被称为盛世,这是传统观点,这是基于中国历史自身发展所提出的。但与整个世界的发展来看,确实不符合潮流的。西方国家通过革命和改革,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开始建立,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而同时期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是与同时期大踏步迈向工业文明的西方国家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为后来中国的衰落埋下伏笔。
第三种:两种观点结合,只要符合评分标准亦可。
本题解析:此题是观点论述题,学生可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作答。学生可以选择康乾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个角度进行回答,回答的主要论据是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措施角度所产生的作用进行回答。如果选择和西方的比较,可以从西方近代文明不断地发展,而我们还是在老路上徘徊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评:总的来看,康乾盛世是我国最后一个盛世,达到了农耕社会发展的顶峰,为我国政治版图的最后奠定、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等等打下了基础。虽然我国是处于一个盛世状态,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是处于发展的落后状态,并未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这也造成了我们落后于时代造成后来挨打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从材料来看,二者都注意了对人的认识和评价,因而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传说湖南名士叶德辉写了副对联:“男女平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对这则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此材料最早出现在民国初年
B.反映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
C.我国阳历是从民国纪年开始
D.是民国政府对外开放的体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B项是错误项,C项是错误项,与材料内容的主旨相反,并且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在此前已经开始,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