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
2、综合题 (36分)人际关系·政党关系·国际关系
材料一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柏拉图《国家篇》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8分)
材料二
| 
|
①1927年北伐战争示意图
| ② 1934—1936年红军长征路线图
|

| 
|
③ 1937年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 ④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
|
| |
|
(2)阅读图①至④,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清晰。
(3)二战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合作加强。请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史实回答: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国际形势吸取教训、加强经济合作的?(14分)
3、选择题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较早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黄宗羲
D.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