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主要表现在( )
①国家无宪法和议会
②天皇的权力大大加强
③形成了新政治权贵专权的局面
④广大人民得到许多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明治维新后广大人民得到的民主权利非常有限,排除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有关日本著名政治家板垣退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曾经参加过明治维新运动
B.要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权利
C.自由民权运动的坚定领导者
D.提出《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自由民权运动期间,板垣退助等人曾接受三井集团代表天皇政府提供的资金出国旅游,从而瓦解了自由民权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美、德、日四国是怎样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市场问题的?简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参考答案:解决:
俄国:1851年改革,废障农奴制。(0.5分)
美国: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0.5分)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状态。(0.5分)
日本:废藩置县,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0.5分)
主要原因:
(1)欧美诸国和日本均己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各国自身实力的增强。
(4)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发展。
(5)东方从属于西方。(或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4分,回答出其中任意4个要点即可德满分)
影响:
(1)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3)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4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的解决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考查对象,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将重要的历史事件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学生答题的时候关键在于第2问,要注意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置于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从资本主义各国国内市场的形成和东方从属于西方以及交通工具发展的推动等方面来分析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辨证评价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对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造的中心措施是(? )
A.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没收封建领主土地,由新兴地主经营
D.实行土地国有化,统一征收地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首先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据此分析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