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发挥和光大儒家思想的是?
①“制天命而用之”?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天人感应”?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光大儒家思想”,然后用排除法。①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主张;②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③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④是宋朝朱熹的主张。其中荀子、董仲舒、朱熹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只有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且,其“燔诗书而明法令”和后面的秦始皇的焚书措施的结果是一样的,都不利于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文化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A.1956年
B.1978年
C.1966年
D.1958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通过题干描述可见是犯了左倾错误,“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与58年八大二次会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吻合,《十五年赶上英国》看出是大跃进的特点,所以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共十八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在共和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往往在关键时刻通过一些重要会议作出重大决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中共八大何时召开?其主要背景是什么?会议确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分)
(2)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以哪一次会议为标志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是什么?这次会议与中共八大相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决策上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3分)
(3)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什么新的目标?列举同年与之相关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3分)
(4)以上会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共同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1)时间:1956年;(1分)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分)任务: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分)
(2)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突破: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1分)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事件: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2分)
(4)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分)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1)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把我国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1992年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四大做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这几次会议都是以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的目标。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几次重要的会议要把握:二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大做出了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十五大依法治国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指导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苹果公司原总裁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苏格拉底认为(?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自由平等”
C.“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D.“追求财富是上帝的恩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B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C是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的观点;D项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中A项错在“声像俱备”,C、D两项中的社会功能在本题中得不到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