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宋代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科举取士成倍增加。对此史学界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极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为主,但也有积极因素。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1)积极作用:
①重文官、轻武将,有效地加强了皇权,结束了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②扩大取士名额,广泛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对于改善政治、安定社会起到有益作用。
③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宋词成为中国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优秀词人和词作层出不穷。
④对后代乃至今天选拔培养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消极作用:
①大幅度扩大科举取士,重文臣、轻武将,使宋朝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宋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出现屡败的被动局面,被迫接受屈辱的议和条件,给两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②扩大取士名额,造成宋朝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到北宋中期就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生产发展的速度,使宋王朝的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导致北宋中期之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也是导致北宋政治腐败以至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全面进行评价。选择哪种观点都可以,但要观点鲜明,表达流畅、准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④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中“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指的是黄河以北边地的人民家家养儿育女,男耕女织,全都上缴朝庭供奉辽和西夏的贵族,导致北宋时期“冗费“;“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指的是无法与李世民时期连年丰收、无战争的国富兵强的太平盛世世相比,可以直接排除①④,由此可以得出作者一方面对北宋王朝的讽喻,另一方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根本目的是?
?[?]
A?.维护统治?
B.提高北宋军队战斗力?
C.缓和阶级矛盾?
D.发展经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反映了
A.王安石为人刚正
B.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
C.王安石历史责任感强
D.变法决心坚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内容一定要注意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三不足”思想内容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了解变法的背景是遭到反对派的强烈反对形势下出现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北宋“三冗”问题是指“冗官”“冗兵”和“冗费”。结合相关史实及所给的选项可知,出现这三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官僚机构和军事体系的庞大、战争费用高。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故与“三冗”无必然联系。此题应选D项。
点评: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