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19世纪中晚期相比,促进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外商企业的刺激
C.列强的大力支持
D.政府奖励实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晚清“新政”的政治变革还是中华民国建立后所采取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均直接推动了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答案选D,A B两项是重要原因而非主因, C项说法错误。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②民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④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该题的考查即是从①②两个方面来着手,因此解题时还应关注其它两个方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才是准确、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纵观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其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于
A.1894~1907年
B.1912~1920年
C.1928~1936年
D.1950~1953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期是在国民党国民经济十年建设时期,即1928年到1936年间。这一个时期一个是时间长,由国家的支持,发展较快,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宝贵的物质基础。故选C。A项是初步发展时期;B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时间较短;D项是民族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点评:进入20世纪后,民族工业有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一个是一战期间,主要是1912年到1919年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个是1927年之后的10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同一世纪里,对于近代科学形成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科学家是
A.笛卡尔
B.莱布尼茨
C.培根
D.牛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结合起来的能力。结合题干题项分析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至1688年间,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而题项四位科学家符合这一年限的是牛顿,因为他1642—1727年在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0分)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
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
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试从政治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走第一种现代化道路?(2分)结局如何?(1分)
(2)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1分)用史实说明第二条道路是如何确立的?(2分)?
(3)中国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转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1分)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什么具体成就?(1分)
(4)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结局: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尝试受到严重挫折。
(2)首要前提:实现民族独立。确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工业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
(3)方式: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成就: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道路;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4)启示: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应结合本国实际,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本题解析:
(1)注意题干信息“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可知第一条道路是指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两个方面列举史实说明,并指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尝试受到严重挫折。
(2)注意题干信息“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可知第二天道路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首要前提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从三大改造、民主政治建设、计划经济体制等方面列举史实说明。
(3)注意题干信息“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可知与改革开放有关,从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两个方面列举史实说明。
(4)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应结合本国实际,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0年,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仅为26%,但这一数据在1953年飙升至76%。与这一变
化相关的政策是
A.“一大片”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