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以看出是因为有了嫡长子继承制,才有了“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即有了分封制,分封制下形成了君臣等级关系,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的信息明显是分割地方割据势力的天然屏障,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本题选择C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元朝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
A.郡国并行
B.实行推恩令
C.设置刺史
D.酎金夺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郡国并行制是汉高祖实行的,造成西汉初期的王国问题,是历史的倒退;BCD项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 君主极权的帝国体制:明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张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参考答案:增加内容一 : 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2分)理由:朱元璋明朝建立后,相权严重威胁皇权(皇权受到制约),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制度,都折射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4分)增加内容二: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理由: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在此条件下稀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商品货币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4分)增加内容三:明朝活跃的思想和科技成就理由: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早期民主思想产生,代表人物为李贽;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得到发展和传播。明朝总结性科技成就突出,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由材料可知,根据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可从明朝的制度方面入手,比如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了内阁制;根据第二节“明朝中后期”可从经济角度入手,比如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根据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可从明朝的外交政策和思想、科技成就入手,比如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陆王心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方面。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陆王心学;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明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两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两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D.“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中郭嵩焘是和李鸿章等人同时代的洋务派官员,他不可能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据题中材料重点突出介绍西方民主政治与中国“三代之政”、“圣人治国”相比的可持续性、优越性,综合判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洋务派官员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观察与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明治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