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题关键是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注意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作家对全球化的态度: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以下各项符合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
C.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
D.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四十年代;B项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符合题意;C项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即清末“新政”,发生在20世纪初;D项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是在甲午战争后,即19世纪末。故选B。
点评:历史学科“时间型”选择题主要是指包含了显性或隐性的历史时间,这个时间又能够体现一定的阶段性、时代性的选择题。开启“时间型”选择题的钥匙,主要是根据时间限定语,特别注意提取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抓住时间背后的历史背景,有意识地从时间入手,“顺藤摸瓜”,就能找出符合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1956年时间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9年3月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有着“上海一瑞金—延安一西柏坡一北平’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丁变化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应该在中央(瑞金)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以下一张照片主要描绘了“清华学校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的史实,这一史实最有可能在
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时期出现

A .19世纪末B.一战期间?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主要有两个时期可以选,B和C,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在日本控制下,大学已经迁移到西南,不大可能。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