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是
A.长跑马褂
B.西装
C.列宁装
D.“干部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五个民族自治区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经确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才被取代,排除A项。1965年西藏自治区才成立,因此B项不符合事实可排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因此排除D项。根据所学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施政纲领,因此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

(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数据柱状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的是私塾教育,只有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A表述不合史实;B“科学思潮”兴起表述不合史实,中国记得奶科学思潮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到五四运动时期科学思潮已经达到高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 强化对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视,并视其为“立国之本”,制定了有关社会教育行政、经费、法规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形成了由中央到省再到市县一级的统一的行政体系,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扶持和法律上的保障,其规模、组织更加完备,教育内容更为广泛,对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C的表述符合题意及史实;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一轮的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
A.消除国际不平等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的外债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缩小各国间的贫富差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