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
A .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 .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 .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 .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2、判断题 【探索历史的奥秘】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声明,他在处理各种演说词时“一方面尽量保持实际上所用词句的一般意义,同时使演说者说出我认为每个场合所要求他们说出的话来。”这说明
[? ]
A.《历史》中存在合乎情理的虚构
B.《历史》中的演说词符合演说者的原意
C.希罗多德《历史》写作纯属虚构
D.希罗多德《历史》写作注重调查研究
4、判断题 国内学术界曾对晚清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了不同的解凑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
A.政治文明演进
B.经济转型
C.社会思潮激荡
D.社会群体
5、判断题 学习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后,某班同学就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杰出人物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个人活动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就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杰出人物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D.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无大小之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