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是
[? ]
A.李大钊的《史学要论》
B.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C.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
D.翦伯赞的《中国史纲》
2、判断题 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判断题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市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
A.?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在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4、判断题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三:“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军事、政治方面的哪些史实能够得出这一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方面存在的共同局限是什么?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时代背景,你如何认识克伦威尔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