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崩溃,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称霸天下,法家思想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D项是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
①顾颉刚先生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
②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始终无法确认
③《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故较为可信
④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需要充分理解材料,顾颉刚基于《诗》《书》的记载质疑夏朝的存在,所以①说法正确,根据“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可以得出②说法正确;《诗》《书》虽然是孔子编订的,也难免带有主观意志,所以不一定可信,所以③说法错误;依据“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可知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所以④说法正确,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冯如
B.詹天佑
C.莱特兄弟
D.陈纳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业的开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8分)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初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6分)
(2)概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而中国却与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失之交臂,中外差距加大,请分析原因。(8分)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文明转型”?(8分)
参考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答商业革命给1分);殖民扩张和掠夺使英国殖民帝国崛起(答奴隶贸易、殖民战争、日不落帝国的建立给1分);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的开展。(6分,答对3点即可)
(2)经济:发展近代工业,如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等(或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如民族工业);政治:倡导民主政治,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列主义,如新文化运动等。(6分)
(3)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或照搬斯大林模式);“左”倾错误的干扰,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对“八大”正确方针政策的偏离;两极格局的影响(或中国倒向苏联,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与世界潮流脱离)等。(4分,答对2点即可)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国家干预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成果的利用;美国的援助,如马歇尔计划;经济区域集团化,如欧共体成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新确立等。(4分,答对2点即可)
(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4分)措施: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发新节能能源;建立信贷资源配置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4分,答对2点即可)
本题解析:(1)经济条件:需要从英国内部经济发展、外部有利条件两方面来考虑。内部则可以从农业、工业发展考虑,外部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对外活动来分析。
(2)表现:可以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时间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进行分析,要注意答题时既要有简要说明又要有史实。
(3)分析原因要中、外分别分析,中国方面需要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这一时间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际形势等角度去提炼和总结,外国则需要结合二战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去提炼,只要是史实掌握熟练就不难得出答案。
(4)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必修一中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即可回答。措施:要求结合材料三来回答,材料三提供了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信贷资源配置体系两个信息,另外还可以由材料三中提到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引申到从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达到和谐的角度想到相关的知识,作为本题的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0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组织有哪些?(4分。至少举出2个)
(2)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它能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陷阱”。你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4分)你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2分)
参考答案:(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非洲联盟等。(4分。答出2个即可)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4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2分。答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等其他言之有理的说法亦可)
本题解析:(1)第一问,回答此问题要熟练掌握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组织,不是其他的组织。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来归纳整理出正确的答案即可。这些组织主要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等。
(2)第二问,有关于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的问题,需要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两个方面来回答。经济全球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所以它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产问题,需要从全球化是趋势,是不能拒绝只能迎接的角度来重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