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
——李大钊
指出以上三段材料的主要思想(3分),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主要思想:材料一是孔子“仁”的思想;材料二是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材料三是李大钊反儒家思想。(3分)
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孔子提出“仁”和“礼”,用以恢复社会秩序。
(2)汉初为了休养生息,实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
(3)西方民权思想的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的掀起,提出反对旧文化、旧道德。(9分)
本题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本题选取了三则与“儒学”相关的材料,切口较小,而简洁、精要地概述这三个时期不同的阶段特征是答好后半个问题的关键。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不同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制度不能体现我国古代赋役“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是(?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赋税征收标准由以人头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的转折点是两税法,上列选项唯有租庸调制是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9年1月常州市高三期末调研25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一一摘自《科学蒙难集》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一一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一一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一一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哪些冲突?(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代表那个时代最先进水平的“工具的改进”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你的认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3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概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冲突:反映了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和宗教之间的观点冲突,以及学术界内部的分歧。(2分)
(2)蒸汽机的发明。(1分)理解:资产阶级依靠先进的生产力征服世界其他地区;将资本
主义文明带到当地。(2分)
(3)感动的原因:钱学森: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1分)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1分)二人的精神:爱国;无私奉献;勇攀科学高峰;科学创新等。(1分,答到其中1点即可)
(4)作用: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精神;促进思想解放。(2分)客观世界: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密切世界联系;造福人类社会;维护世界和平。(3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从科技史角度考查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技能。题目立意较高,既考到了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对人主观 世界的改造,也考到了科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及人类社会的作用,本题不失为一道优质试题,对新课程高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载了客观规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民消极怠工的情况,联系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C说法错误;D应是指大跃进运动。
点评:1958年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纲,严重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扩大合作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大二公”),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尚未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
B.法西斯势力尚未威胁到美国的根本利益
C.法西斯打出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
D.美国地理位置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美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以美国的利益为转移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