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魏时期,北方民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
A、生产方式上? B、生活习惯上? C、言行举止上? D饮食穿着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封建化从本质上讲是农业经济代替游牧经济,换一句话说就是生产方式的改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是(?)
A.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迁都洛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意在说明孝文帝改革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恢复和发展经济
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北魏之所以推行均田令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这是其主要目的,也是当时北魏政府所关心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
(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材料二】“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回答下列问题:
⑴王安石和商鞅有什么共同点?
⑵材料二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⑶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人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首肯,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⑴具有改革家的胆略与气魄,有一定远见,力图排除阻力,立志变法图强。
⑵冗官、冗兵、冗费
⑶梁启超的观点是合理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用人不当和危害百姓的现象,但不可否认他的改革变法的勇气与精神,也需要看到所取得的一定的效果。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进步的。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选修内容,为选做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选取。从命题意图上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又要培养比较与鉴别能力,同时旨在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以增强变法改革的自觉性与勇气,为青年学生的人生提供启迪。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