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孙中山与康、梁民主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①要建立的具体政治体制不同?②关于“民权”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③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不同?④思想来源不同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
A .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 .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 .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 .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9年 1月济宁市高三期末质检32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一一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一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 1858-1927年),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2分)
(2)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为什么会使同僚震惊?(2分)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在宣传其思想时采取的“高明”手段是什么, “高明”在何处?(4分)
(4)分析导致两者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相同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1) 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大力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分)
(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儒学,动摇了士大夫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2分)
(3)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4分)
(4)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作指导;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6分)
本题解析:
本题是对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戊戌变法相关内容的考查,第(1)小问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实质,第(2)小问考查的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借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第(3)小问的解答借助材料信息提示即可归纳,即都利用传统文化为手段宣传新思想;第(4)小问可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王道政治使大原。”-------陈独秀
(1)“三纲之说”和“王道政治”具体指什么而言?(2分)结合时代背景,可以推测出陈独秀对儒学持何种态度?(1分)请说明你的理由(1分)。
材料二:惟自共和以来,百神废祀,乃至上帝不报本,孔子停丁祭。天坛鞠为茂草,文庙付之榛荆。……礼坏乐崩……呜呼,中国数千年以来未闻有此大变也。
——康有为
(2)近代“共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1分)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1分)该文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心情?(1分)
材料三:“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陈独秀
(3)“维新”和“帝制”分别是指什么?(1分)从材料可以看出陈独秀在思索什么? (1分)有何行动?(1分)
参考答案:(1)“三纲之说”指“三纲五常”或儒家的伦理道德(1分),“王道政治”是指“仁政”或“封建专制统治”(1分),反对(1分),陈独秀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反对君主专制。(1分)
(2)1912年(1分),儒教遭到破坏、要恢复旧制(1分),对时局的变迁感到无奈(1分)。
(3)戊戌变法(1分)和袁世凯复辟(1分),如何唤醒国民(其它言之成理都行1分),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即可得出结论。
(2)康有为仍然坚持自己的君主立宪制观点,反对共和。
(3)从“国民若观对岸之火”可以看出陈独秀的思索。为了唤醒国民,他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化的新陈代谢》写道:“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入形而上的比较。”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派君主立宪的理想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而破灭
B.东西方文化主要存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别
C.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层面的过程
D.辛亥革命反映了向西方学习已由器物楔入到制度层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努力,先是看到西方的坚船利炮与技术,以林魏、曾李为代表,这时处于器物的阶段;接着是维新变法和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与共和政体,以康梁、孙中山为代表,这时上升到制度层面;但二者都有达到目的,故又出现了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以陈李为代表,转向“文化心理层面”。分析选项,C项表述最为准确,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