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新殖民主义者”的主要工具是(?)
A.廉价商品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先进制度
D.雄厚资本和高新科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而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迅速发展的,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是雍正帝关于垦荒的两道上谕:
材料1? 1729年,雍正帝指出:“向来开垦之弊,自州县以至督抚俱需索陋规,致垦荒之费浮于买价,百姓畏缩不前,往往膏腴荒弃,嗣后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亦不得阻挠。”
——《世宗宪皇帝圣训》卷25
材料2? 1735年,雍正帝下令指出:“各省开辟荒地……其中多有未实,或由督抚欲以广垦见长,或由地方有司欲以开科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其实并未开垦,不过将升科钱粮飞洒于见在地亩之中,名为开垦,实则加赋,非徒无益于地方,并贻害于百姓也。”?——《皇清文献通考》卷4
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到雍正时清初的垦荒中出现了哪些不良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清初垦荒中存在哪一弊端?出现这种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评价雍正帝的垦荒措施。
参考答案:
(1)不良现象有:垦荒费用高于地价;百姓对垦荒畏缩不前;肥沃的土地被抛弃。原因是垦荒过程中对百姓进行勒索。
(2)官吏谎报垦荒数目,把增加的征税数额分摊到垦户头上,加重了垦荒农民的负担,出现这种弊端的原因是清政府把开垦荒地的成绩作为对地方官吏奖励的标准,某些官员为了升官发财,故意谎报垦荒数额。
(3)雍正帝重视垦荒,有利于农业发展,应给予肯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围绕雍正帝时在垦荒问题上的不良现象组织材料。答题时首先应阅读材料,提取不良现象的表现、原因等有效信息,注意材料中给定的新情景——清初作为休养生息政策的垦荒在个别地方官吏的破坏下,变成贻害百姓的政策,本题答题要联系教材中清初的经济政策,但要灵活结合材料。回答第三问时,注意问题的落脚点落在雍正帝身上,所以可以从正面肯定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面是1991——1993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表(单位:100亿美元),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B.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
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8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亚欧首脑会议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
A.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事关全球经济发展前景
B.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
C.中国、印度在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中起主导作用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需要紧密合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题干内容可知,宪法起草委员会由中共及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士组成,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的平等精神。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