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
B.传统名剧的再现
C.舆论的大力宣传
D.文化教育大跃进的推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孔子是儒家文化创始人。下列主张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C.“兼爱”、“非攻”、“尚贤”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民贵君轻”、“政在得民”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兼爱”、“非攻”、“尚贤”体现了墨子思想,“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体现了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4分)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清末男子?孙中山?旧式婚礼?文明婚礼
(1)观察图片,可知清末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
?
《申报》?维新运动中的报刊?革命派创办的报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变化:着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长袍马褂开始变为西装、中山装;传统婚姻习俗开始改变,倡导婚姻自由。(4分)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等。(4分)
影响: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宣传教育,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提供休闲和娱乐,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6分 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可给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古代吸取外来经济、文化的诸项史实中,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学习天竺熬糖法②佛教传入中国③从越南传入占城稻④从吕宋传入甘薯、烟草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排序式组合选择题,关键是准确回忆所列史实出现的时间:①为唐朝,②为西汉,③是北宋,④为明朝。由此可得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
纲要》,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宜,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
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暨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摘自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哪一派别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
的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4分)
(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到了要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试举两例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2分)
参考答案:(1)目的:培养儒家人才,传播儒家思想;实现思想统一,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2分)
(2)(地主阶级)洋务派。(2分)
培养了翻译、科技等实用性人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2分)
(3)宗旨:符合共和精神;培养健全国民。(2分)
进步性:废止经学;内容全面,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2分)
(4)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所举史实只要是1985年以后,并且能够体现“决定”的实施情况即可。)(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