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图A?图B?图C
A.图A颁布于1912年
B.图B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
C.图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三张图片,联系所学史实,图A是1912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后颁布的,图B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颁布的,图C是1954年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中制定通过的。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都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的掌握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9年10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应发挥坦率的领导作用,以防止一种排他性的大陆主义的出现,这种大陆主义可能会变成一个对北大西洋地区其他国家进行歧视的工具……”,“对于西方联盟最严重的内部威胁,是出于那种牺牲更广阔的大西洋集团观念的第三种力量看法的成长”。美国这份报告的意图是
A.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力量扩张
B.领导北约在冷战中发挥作用
C.极力防止西欧各国走向联合
D.希望控制和影响欧洲一体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战后国际关系的了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西方联盟最严重的内部威胁”,可以看出不是针对共产主义的,A和B排除;实际上这段材料主要是针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所进行的报告。由材料中“美国应发挥坦率的领导作用”,可以看出不是极力防止西欧各国走向联合而是希望控制和影响欧洲一体化。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我国某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图表信息,该五年计划初期轻重工业比例较为平衡,之后,重工业比重上升,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最终造成经济困难。这是1958年“大跃进”造成的,“大跃进”是“左”倾错误的体现,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北宋范仲淹因进谏遭受黜责。朱熹对此评价称“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在朱熹看来
A.范仲淹的行为促使皇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大臣抵触皇帝,破坏了“理”和“礼”。
C.范仲淹的行为是“发明本心”的结果。
D.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是“理”的体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朱熹的意思是:本朝只有范文正(范仲淹)振奋士大夫的风气的功劳是很多的,可见朱熹认为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故D项符合题意;宋初就开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与范仲淹无关,故A项错误;B项意思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发明本心”是心学的主张,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1分)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之所不欲者劳敝。”,“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贞观政要》
材料三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四?表格内是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
|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 瀚?海
|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
材料五?“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
(1)材料一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8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思考,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材料五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6分)
(4) 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3分)
参考答案:(1)史实:灭六国,完成统一;创立皇帝制度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不同:秦: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唐: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理解:功:出现贞观之治。德:唐太宗善于纳谏,以民为本,,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3)贡献: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理解: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蕴藏着危机。
(4)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
本题解析:(1)从“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字面含义上即可推知其描述的是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创立皇帝制度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史实。(2)结合所学可直接回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与秦始皇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即秦: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唐: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提倡节俭;材料三中“(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是指唐太宗政治功绩和政治道德高尚,即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为数不多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同时唐太宗善于纳谏,以民为本,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也体现了其政治道德的高尚。(3)结合材料四表格诗句可以看出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在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但其统治时期处于资本主义已经兴起的阶段,康熙帝仍旧坚持以封建专制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天下太平,这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4)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基本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君主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皇帝身上,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这三位皇帝也正好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即封建社会的初期,中期和晚期的社会特征,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三位帝王的时代特色:千古一帝,盛世君主和落日余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