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以看出是因为有了嫡长子继承制,才有了“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即有了分封制,分封制下形成了君臣等级关系,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汉书·严韵传》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武帝采取以上举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郡举贤良,……屡举贤良文学之士”指的是汉武帝选拔人才,“公孙弘起徒步(平民),……大臣数诎”则是讲到汉武帝将所选拔的人才用来制约丞相,故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所以正确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削弱相权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汉武帝以后
B.西汉初期
C.北宋初期
D.明朝初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每逢国家大事,皇帝需要亲自去其宰相府邸,丞相奏呈,皇帝都得听,这实质反映了丞相位高权重的特征,这符合秦汉时期的君相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西汉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是天下的共主,是贵族们的集体统治,而秦汉以后的皇帝则是独主,是皇帝一个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院把持国家军事决策权
B.中央权力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C.通过分散相权扩大统治基础
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解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枢密院设置后,主管军事,中书则只管行政,达到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故B项说法符合材料信息。A项错误,枢密院掌握发兵权;C项错误,通过分割相权扩大皇权;D项错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到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告终。
考点: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
点评:宋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枢密院和三司削弱相权。枢密使为宋朝设置的枢密院的官职,握有发兵之权,从而分割了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掌握行政权。与此相关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治维新》高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