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使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能够恢复,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唐朝也依赖东南经济又支撑了100多年。
刘晏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补救之。”“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教精悍廉劲之士而用之。”他认为:“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康,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材料二?刘晏财政改革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不太涉及政治之争和利益的分割,阻力比王安石小得多。就变法者本身的理念而言,刘晏比王安石有高明之处。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本身没错,但这个口号本身隐藏了些许急躁的心态,王安石本人也性格急躁,喜欢看得见的成绩,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在操作过程中变味。本来是给予,却变成索取。例如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借贷行为,后来却变成政府的强制贷款。导致王安石那场声势浩大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刘晏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12分)
(2)从两次改革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3分)
3、判断题 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皇帝并不支持变法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1)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9分)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6分)
5、判断题 右图人物写过《资治通鉴》,他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

A.支持
B.反对
C.默认
D.不管不问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