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民族融合的含义是
A.各民族间人民杂居相处
B.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C.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各民族人民通婚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这是李悝“尽地力之教”的目标,也是他的政治纲领。“使农益劝”的办法是计口授田,对每个“农夫”授田一百亩,收入归耕者所有,国家抽十分之一的税。照李悝的计算,当时粮价是每石三十个钱。这十一之税收的是粮食或是钱,材料没有说明,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实物地租;如果是后者,那就是货币地租。
材料二?魏文侯问李克(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摘自《魏文侯问李克》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产生的影响。(10分)
3、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4、选择题 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
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
C.曾多次迁都
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5、判断题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这
则故事说明:
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
C.民众厌恶商鞅
D.变法深入贯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