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这一重大决策
①表明我国五大经济特区布局完成?
②发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后
③使海南成为继上海浦东后的又一对外开放区?
④标志着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开展对外交往促进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回答以下问题。?
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比率示意图

(1)依据材料分析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情况。说明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4月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签订后,当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 26%。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3)阅读地图,说明经济特区分布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首先在这一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905至1919年入超比率下降,1919年后上升。 辛亥革命前后,政府倡导发展实业,民族资本主义 取得较快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 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提倡国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2)对外贸易中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比重上升。 建国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中国,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分布在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资源丰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②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
④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②不对,1992年中国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④不对,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不是取消了计划手段,国家仍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②③正确,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邓小平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因此选A.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谈话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