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时,应联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都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这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中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A.运输
B.灌溉
C.引用
D.防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农田水利法颁布后,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就有具有灌溉作用的木兰陂。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性不晓事,而喜遂非”,“忠直疏远”是指与王安石意见不一致的人,“谗佞辐辏”是指与王安石意见一致,拥挤变法的人,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和商品交流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保甲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出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他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三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甲: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6分)
(2)材料二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4分)
(3)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呢?试述你的理由。(6分)
(4)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4分)
参考答案:(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勤奋好学,少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民情,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6分)
(2)从生产力的角度和对历史的贡献的角度。(4分)
(3)无论同意甲还是乙的观点,都要重点突出,自圆其说。(6分)
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等方面对人民有利。
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
(4)所拟题目规范、切题,如青苗法作用之我见。(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1)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了 解社会现状”“ 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在结合时代背景即可。(2)“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可以看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的(3)本问是开放性试题,观点可自选,言之合理即可。(4)材料中讨论的观点是青苗法的利弊,只要围绕这一范围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