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使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能够恢复,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唐朝也依赖东南经济又支撑了100多年。
刘晏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补救之。”“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教精悍廉劲之士而用之。”他认为:“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康,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材料二?刘晏财政改革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不太涉及政治之争和利益的分割,阻力比王安石小得多。就变法者本身的理念而言,刘晏比王安石有高明之处。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本身没错,但这个口号本身隐藏了些许急躁的心态,王安石本人也性格急躁,喜欢看得见的成绩,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在操作过程中变味。本来是给予,却变成索取。例如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借贷行为,后来却变成政府的强制贷款。导致王安石那场声势浩大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刘晏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12分)
(2)从两次改革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同:都面临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贫困;都以理财,缓解民困为重要内容。(4分)
异:刘晏注重安民、养民,政府让利于民,王安石注重富国强兵;刘晏精选训练有素、廉洁的士人执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中给小人可乘之机;刘晏措施得力,落到实处,王安石变法在执行过程中变味走样。(8分)
(2)措施要得力;用人要得当;循序渐进,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3分)
本题解析:(1)相同点依据材料一中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补救之”等信息, 联系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可以归纳出都面临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贫困,都以理财,缓解民困为重要内容。不同点从材料一第二段中“常岁平敛之,荒年补救之”“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教精悍廉劲之士而用之”和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在操作过程中变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刘晏注重安民、养民,政府让利于民,王安石注重富国强兵;刘晏精选训练有素、廉洁的士人执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中给小人可乘之机;刘晏措施得力,落到实处,王安石变法在执行过程中变味走样。
(2)启示可以从材料一中“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补救之”“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教精悍廉劲之士而用之”和材料二中“但这个口号本身隐藏了些许急躁的心态,王安石本人也性格急躁,喜欢看得见的成绩,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可归纳出措施要得力、用人要得当、循序渐进,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重要的两次改革运动。以下对两次改革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发生的背景基本相同
B.都集中力量理财
C.都是对封建社会进行局部改革
D.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市易法
B.募役法
C.保甲法
D.均输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募役法是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包括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轼评论的是募役法,故答案选择B项。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故A、C、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募役法,除了考查其积极意义(即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力政府收入)外,还要注意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进行改革,其中心内容是
A.整顿军队
B.改革财政
C.改革科举
D.整顿吏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青苗法者,不过一季艮行之业耳,……而季艮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坐是雕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彳艮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苗法”的积极作用。(5分)
(2)据材料二,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核心。(3分)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王安石变法中获得哪些改革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看法:青苗法相当于银行金融业务;政府不宜与人民直接借贷。(2分)
积极作用:农户可以免受高利贷的盘剥;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3分)
(2)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2分)
核心:理财(或富国之法)。(1分)
(3)启示:改革者的意志要坚韧,眼光要高远;改革的内容要立足现实。2分)
本题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青苗法者,不过一季艮行之业耳,……而季艮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即为梁启超关于“青苗法”的看法,可概括为青苗法相当于银行金融业务;政府不宜与人民直接借贷;对于“青苗法”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农户、政府、、农业生产发展三个方面作答。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据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可知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是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核心是理财(或富国之法)。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王安石作为一位伟大的改革者,具有很多过人的品质,无论对推进改革的决心,还是对变法前瞻性认识,都值得后人从中获得启示,因此改革者的意志要坚韧,眼光要高远,改革的内容要立足现实。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