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宋代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科举取士成倍增加。对此史学界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极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为主,但也有积极因素。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 ]
A.募役法、青苗法?
B.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
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光)批评青苗法的执行,……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推行青苗法的提单官以多贷为有功,不问民之贫富,强行“抑配”,各级官吏则假新法之名而徇私舞弊,与民争利,搞得“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李存山《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材料二?中国传统士大夫对聚敛之臣素所轻视,至于政府经商(均输、市易)、放利(青苗),更认为不成体统。……一般地主奸商,因奸利被夺,亦推波助澜,更增反对的声浪。……当时所有的名臣……或被告排斥,或自动求去。他(指王安石)全力提拔的吕惠卿却是暗中伤他、只求得保一已权位的奸人。?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三?(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夫笼天下之货而司以官吏,……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然其果可行与否,犹未敢断言也。……现今之经济社会,惟有听其供求相调剂,而自至于平。所谓自由竞争者,实其不可动之原则也。……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青苗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据材料一、二指出,青苗法为什么会招致社会议论和反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青苗法有什么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判断题 下列改革中,属于或包含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是
①管仲改革?②王安石变法?③改土归流?④“更名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