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可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
②轻罪重罚?
③户赋、劳役沉重?
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的态度是
[? ]
A、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B、持怀疑态度,对于是否学习犹豫不决
C、逐渐受其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
D、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全面学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识见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烈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
?
(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
参考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触动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的历次革命运动。
(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导致的后果有
①废除了世卿世禄制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意味着承认了土地私有,也就瓦解了井田制,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奖励耕织和军功”,这条措施颁行的出发点是为了(?)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发展封建经济,战胜其他诸侯国
C.打击奴隶社会的特权制度和等级制度
D.瓦解分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