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新旧“二十四孝”的部分内容。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

①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 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理解不同
③ 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叉要发展
④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项错误,二十四孝在不同的时期的表现并非文化创新;②③项正确,不同的时代对孝道的理解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此我们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④项迷惑性最大,材料并非主要说孝道是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关系,而是不同时期的呈现。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精华能够很好地为现实服务,材料中所说的孝文化即是重要的代表。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应现代时代要求的改造。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地方需要剔除。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看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2分)结台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1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4分)
参考答案:
(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白饼亥心是“刑罚”。
(2)不同:主权在民;法律至上。(2分)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3)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3分)
(4)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提炼出韩非子法制思想的核心是:即“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对比材料一二文字内容可以看出韩非子和孙中山法制理念不同表现在:主权在民;法律至上;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重要事例是: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重要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其影响是: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罗马人先后形成了三项重要法律成果是指: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
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
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他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从道不从君”中之“道”指的是礼。A属于荀子的唯物观点,C与荀子不符,D是孟子的主张,因此选B
点评:复习本课要注重理清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观点,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基本概念,并认识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属于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的是
①对工矿业采取军事管理方式?②垄断金融业?③实行物质管制制度?④掠夺劳动力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沦陷区经济的性质是殖民地经济,①②③④均为日本经济掠夺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15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正式登基称皇帝,改元洪宪,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这套做法实际上是恢复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礼乐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登基称皇帝”“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等信息综合分析,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恢复君主专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