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不可变者,伦幻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说法应归属于
[? ]
A、西学东渐成
B、西学中用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机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晚年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了重大的进步
B.都建立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都主张改变中国的政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孙中山晚年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重大的进步,如接受共产国际的帮助,同意和共产党合作等。而康有为晚年在思想和行动上仍然坚持君主立宪制,成为保皇派。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经历了数千年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二: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根据材料,解释“和谐社会”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分别属于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代表人物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儒家;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友爱,尊重平等,和睦相处②人与自然要尊重自然科学规律,保护环境。
(2)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维新派借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激进派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维新变法时期由于我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只能托古改制。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方面由于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激进派对传统文化缺乏理性认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有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材料二的思想实践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其思想内容进步之处在哪里?材料三的认识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什么?(5分)
(3)据材料四,这三个历程分别是指什么?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何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洋务运动。
(2)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
(3)三个历程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3分)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抓住关键词“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是对比的基点,结合材料内容即可找出答案: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依据所学可知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中国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杰出代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该问题可以转换成新文化运动比洋务运动及地主阶级自强派的进步性体现在何处,即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是: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
(3)材料四中“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分别是指: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孙中山汲取并发展了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思想,提出在国家机构中设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五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称为“五权宪法”。该主张主要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
[?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扶助农工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