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时间信息“宋代以前”和“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的信息可得出这与草市的特点相符,故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强调弃农经商的弊端,所以其主张是重农抑商,这是加强国家的经济的干预,是从统治者维护统治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非维护农民的利益,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点评:应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1)积极作用: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
(2)消极作用:
①封建社会晚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②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
③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④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恶化。
⑤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是(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贵族土地私有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贵族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而不是战国以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故选D。ABC三项都是战国以后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主要的土地制度。
考点: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点评: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这是在生产力发展不高的情况下实行的土地制度,采用大规模集体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耕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家一户生产成为了可能,这种情况下,土地私有制确立了,小农经济产生。在封建社会主要是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是主要的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
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专制统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材料“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说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故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是重要的方面,但是不全面,排除B;C项与题意无关。依据所学可知,阻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故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经济的发展·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A 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雕鞍银镫,装饰焕烂”相符;B、D 两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相符;题目只涉及统治阶层对商人的限制态度,未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故 C 项中“全社会”的说法过于绝对。本题应选 C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