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从材料可知,明代的时候,松江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出现“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的局面,说明棉花成为当时松江的主要作物,所以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隋唐时期,中国的耕犁已经相当完善。(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隋唐时期,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这说明我国的犁耕已经相当完善。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所知,由于福建巡抚奏请,朝廷准许“贩东西二洋”,导致从事商业的人增多,海上贸易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因福建巡抚奏请,朝廷才准许,言外之意,此时尚未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到漳州月港海上贸易发达,没有说到其已成为福建经济中心,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显示明朝有海外移民,但是不是明朝开始有,不得而知,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学者研究,在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的直隶一些地区,有地10—40亩者占全区户数的51.5%;乾隆时安徽霍山县“中人以下咸自食其力,薄田数十亩,往往子孙守之,佃田而耕者仅二三”。材料反映的主要土地制度( )
A.是中国古代一贯的土地所有制
B.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产物
C.是小生产方式长期存在的基础
D.是清代后期走向衰落的诱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有地10—40亩者占全区户数的51.5%”和“中人以下咸自食其力,薄田数十亩,往往子孙守之”所反映的土地制度仍然是传统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小农生产方式长期赖以存在的基础。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生产方式长期存在的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唐代( )
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和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材料反映了这一史实。本题选D。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基本国策。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