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的原因的渊源是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势力日益壮大
B.东汉末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C.统治者偏安一隅,无心统一全国
D.士族势力腐朽,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2、选择题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姓名
| 官职
| 出身
|
萧何
| 相国
| 县吏
|
樊哙
| 左丞相
| 狗屠
|
灌婴
| 太尉
| 布贩
|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3、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并指出其渊源。(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县”设立的意义。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11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施行省制的原因,并分析其得失。(6分)
4、选择题 中国最早举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5、选择题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最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措施是 ( )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推行察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