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的原因的渊源是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势力日益壮大
B.东汉末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C.统治者偏安一隅,无心统一全国
D.士族势力腐朽,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是回答造成国家分裂的渊源,即源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际上是东汉末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姓名
| 官职
| 出身
|
萧何
| 相国
| 县吏
|
樊哙
| 左丞相
| 狗屠
|
灌婴
| 太尉
| 布贩
|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西汉崛起于秦末农民起义中,很多平民或低级官吏通过军功攫取了高官厚禄。故本题应选C项;A项与题目中萧何等人的出身不符,故排除;B项开始于汉武帝、D项开始于魏晋南北朝,均与题目中的时间“西汉初年”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并指出其渊源。(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县”设立的意义。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11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施行省制的原因,并分析其得失。(6分)
参考答案:
(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渊源:承袭秦制。(1分)
(2)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6分)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5分)
(3)原因:元朝疆域的辽阔;(1分)蒙古人统治中国的需要。(1分)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2分)失:中央严密控制地方,使得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2分)
本题解析:(1)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了解和掌握。从材料中“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可知汉初实行了皇帝制度;材料中还提到“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可知汉初采取了三公九卿制;从材料中“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可知汉初实行了郡县制。而这些制度都是在秦朝就已经确立和实行的制度,故渊源是“汉承秦制”。
(2)此问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结果的了解掌握。秦朝实行郡县制后,官员主要是中央任免,并有考核的制度,不能世袭,这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建立了官僚政治体制。从材料的第一句话“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可知刘邦为了避免汉朝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采取了分封王侯的制度;材料的后半部分叙述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其封地上有两大特权,“自置吏、得赋敛”,即诸侯王和列侯在封地上可以任命官吏和收取赋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王的权利过大,后来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史料回答问题的能力。根据“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可以得出主要是为了统治中国人,同时也说明其疆域的扩大。第二个小问则是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考察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从这句话中就可以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句话中则是压制地方,造成地方无权的倾向。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最早举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在中国最早举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故选A。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点评: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步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这一潮流大体上经历了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等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最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措施是 ( )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推行察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