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邵伯温《闻见录》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梁启超《王荆公》
请回答:
(1)王安石“尽变更祖宗法度”主要为了解决哪些社会问题?(2分)
(2)邵伯温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作用?(6分)
(3)梁启超为什么肯定王安石变法?你怎样评价其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三冗”与积贫积弱。(2分)
(2)不正确。完全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军队战斗力、克服“三冗”与积贫积弱现象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6分)
(3)为维新变法服务。充分肯定是正确的,但过于拔高变法又不符合历史实际。(4分)
本题解析:
对于第一问“尽变更祖宗法度”即解决的社会问题结合北宋中期的社会形势即可作答;对于第二问涉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要充分肯定变法的历史作用。对于第三问,要结合梁启超所处的时代及其个人政治思想认识其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
材料二?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之前,埃及的教育十分落后,全都是宗教性的,缺乏世俗教育。各地有一些私塾,只教儿童背诵《古兰经》。高等学府是爱兹哈尔清真寺,只开设宗教、语言、伊斯兰教法律等课程。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校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了向这些学校输送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他还创办了世俗中学和小学。这些学校属陆军部管辖,实行免费教育,学生食宿在校,还能领取少量津贴和衣服。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同时派
遣留
学生出国学习。阿里还开办了一所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2分)王安石对教育进行了怎么样的改革?(4分)
(2)根据材料二,根据阿里教育改革的措施。(6分)
(3)以上两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教育改革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1)恩荫制度。(2分)
改革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
明法科,专考断案、律令等;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受官;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
为儒家经典;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4分,至少答出
任意两点)
(2)措施:建立各类专业学校,为改革和建设培养人才;创办世俗中小学;聘请外国
专家来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选派埃及青年支欧洲留学;开办语言学校;培养翻译人
才。(6分,至少答出任意两点)
(3)王安石教育改革为变法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阿里
教育改革有利于埃及了解世界
,加快了埃及及近代化的步伐。(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④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中“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指的是黄河以北边地的人民家家养儿育女,男耕女织,全都上缴朝庭供奉辽和西夏的贵族,导致北宋时期“冗费“;“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指的是无法与李世民时期连年丰收、无战争的国富兵强的太平盛世世相比,可以直接排除①④,由此可以得出作者一方面对北宋王朝的讽喻,另一方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中期的著名官员)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冠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材料三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说明赵翼、范仲淹、王安石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夷狄”和“寇盗”各指什么人?据此说明范仲淹的基本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赵翼提出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弊端;范仲淹则指出北宋官僚机构庞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王安石认为北宋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国家财政困难。
(2)“夷狄”指辽和西夏;“寇盗”指起来反抗的农民。范仲淹站在汉族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北宋统治阶级的利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青苗法。所以选A。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