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垅市有这样一幅题联:“继张(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伦)探险先河”。此联称颂的是
A.玄奘
B.马可?波罗
C.郑和
D.成吉思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开哥(伦布)麦(哲伦)”可推判此航海家,由此判断他为郑和。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和强大过程中,曾经直接推动战争的政策措施是
①普鲁士“铁血政策”?②日本“大陆政策”?③美国“门户开放”政策?④德国“施里芬计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原因的能力。普鲁士“铁血政策”直接推动了普法战争的爆发,日本“大陆政策” 直接推动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德国“施里芬计划” 直接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只是要求在他国的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同等的权力,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6年的八届二中全会认为:1957年度的计划应当在继续前进的前提下,对基本建设做适当的压缩,合理调整和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这表明?
A.其基本思想是反冒进
B.犯了右倾保守错误
C.修改了八字方针
D.我国经济建设出现波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的理解。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的正确经济建设方针,故正确答案为A、B排除,八字方针是在1960年,1957年经济建设继续前进,成就巨大,故C、D也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
年代
|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 1894年
|
项目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万两)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万两)
|
内销
| 165.29
| 76.78
| 1414
| 171.48
| 44.32
| 1467
|
外销
| 50
| 23.22
| 769
| 215.44
| 55.68
| 3317
|
产量
| 215.2
| 100
| 2183
| 386.92
| 100
| 4784
|
它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B.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894年与1838年相比,出口数量明显的增多,反映了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世界市场的需要而生产。故选D。A项只是现象;B项体现不出;C项也是说的现象。
点评:工业革命后,西方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大为增加,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了列强的商品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材料中的中国的茶叶的出口量猛增就是能说明这一点。中国的原料供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推动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表所示的数据变化
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D.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49~1957年这一时期由于开展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设,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 1958~1960年为这一时期由于开展“大跃进”,使农村人口迅速涌向城市,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左倾错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 1961~1963年期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大力精简城市人口,因此出现上述现象,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