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因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ABD三项都是表面现象。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往往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是?
A.京张铁路通车
B.紫光阁铁路
C.京广铁路
D.包兰铁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电讯事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到甲午战争前夕,我国大部分省份和重要商业城市都架设了电报线路
B.旧中国,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到1949年,全国电话容量只有37万门
C.最早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的是丹麦的电报公司
D.目前,移动电话用户多于固定电话用户,后者已经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固定电话用户已经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明显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的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通过后天教化可以得以改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的道德修养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君子”是保守派;C项正确,材料明确涉及,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即可提现。故选C。D项中的学习知识材料也未说明。
点评:儒家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到了宋明之际,宋明理学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把培养圣人的标准作为人们的道德的追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为民族性格的形成注入了充实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