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中国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从1993年起将被取消,说明中国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故这里的“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共八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B.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D.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问题:
(1)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现代经济与市场关系的认识?(7分)
参考答案:(1)6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言之成理可得分)
(2)6分: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要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对外交往。(言之成理可得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回答,当代中国处于敌对状态,以及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第二小问结合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改革开放回答。
(2)注意比较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开放,结合新时期中国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表现,进行阐述。
点评:由于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要养成阅读原始史料的习惯,要把有关材料同教材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理解。2.要全面地理解、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内容较多的材料题,同学们要按照试题的有关要求仔细阅读,认真分析。3.要学会处理多种形式的材料,如对有关图片的分析理解、对地图的分析、对图表数据的处理、对一些文学作品的处理等。4.要注意将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升华为规律性内容,揭示其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初,某外国公司意欲到政策条件比较优越的深圳投资,因为深圳
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
C.民族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深圳是1980年对外开放的试点城市——经济特区。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
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